bd@atyun.com
智慧城市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未來10年內,中國將有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城市創造了80%的國民收入、90%以上的財政收入,城市發展得好,經濟發展才更有動力。
近年來,蘭州新區積極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產業,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省級大數據產業集聚區,西北地區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
蘭州新區官方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蘭州新區已簽約落地華為云計算、清創云計算、國網云數據中心等大數據產業項目21個,總投資260億元。2020年,可為西北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計100萬個云計算終端提供優質高效、安全可靠的大數據服務,打造“絲綢之路信息港”。 據統計,依托智慧城市平臺開展大數據應用分析,蘭州新區實現核心區人臉識別、車輛分流智能化,傷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4%,八類主要刑事案件下降20.7%,民眾安全感大幅提升,和諧新區得到社會點贊。
為推進蘭州新區智慧城市基礎建設,從2017年開始,蘭州新區市政集團開始在城區雨水、污水井蓋上安裝二維碼號牌。截至目前,已有5000塊左右井蓋有了“身份證”,不僅保障了下井作業工人的人身安全,也能在管道損壞等情況下及時聯系產權單位。
除了井蓋二維碼,蘭州新區已經安裝并啟動14000多個二維碼門牌,讓信息化走進千家萬戶,打通社會治理體系的最后一公里。蘭州新區公安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彭喜加表示,智慧門牌的出現,讓信息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如果社區有了家庭或鄰里糾紛等,掃一掃門牌二維碼,就能聯系到負責管轄該區域的民警,將有糾紛的事務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民轉刑、刑轉命”的惡性刑事案件發生。
未來,蘭州新區可依托智慧路燈系統,拓展智慧控制中心,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同步跟進市政排水管網運行狀態,智能調控,保證橋梁、隧道、邊坡等公共安全。
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非常廣泛,但核心主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提升城市服務質量。ITU-T將智慧可持續發展城市定義為“使用信息通信技術和其他手段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城市運營和服務效率以及城市競爭力,同時確保滿足當代和后代的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方面需求的一種創新型城市”;國際標準化組織將智慧城市定義為“在已建環境中對物理系統、數字系統和人類系統進行有效整合,從而為市民創造一個可持續、繁榮、具有包容性的未來.
早在20世紀,錢學森就強調要把現代城市看作是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到目前為止,關于智慧城市巨系統,在眾多咨詢服務商、軟件廠家、系統集成商中能夠真正提供所有解決方案的幾乎沒有,因為它涉及的目標維度多、要素多以及自身內部關系復雜。未來,業界對于智慧城市的探索將回歸到城市巨系統,探討在人類發展的技術經濟主線上如何找到城市的當前發展位置。降維的根本前提是要找到社會發展的主脈絡、總體趨勢——從工業經濟、數字經濟到智能經濟。
IDC預測,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相關投資將達到1894.6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389.2億美元。智慧城市相關底層技術包含:物聯網數據采集終端及網絡、數據互聯互通、數據挖掘與大屏呈現、智慧城市展示中心、城市通信基礎設施、一卡通等。這些ICT范疇的技術,依然會是智慧城市投資的主戰場。
另一方面,當前行業中所稱的城市大腦,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大腦,大部分實踐體現為對城市交通的管理,姑且可以稱之為城市大腦的1.0時代——“交通大腦”。未來,隨著智慧城市的深入開展,將有更多的垂直領域開發為城市大腦。簡單舉例來說:
醫療行業的健康大腦可以在城市醫院、疾控系統、社保中心、藥店等系統中進行數據互通,從而可以及時分析判斷城市中市民的健康狀況,提出城市的健康發展政策和進行重大傳染疾病應急指揮。
城市生態大腦可以對環境傳感器終端、衛星數據、氣象數據、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判斷,并分析城市的生態質量,通過復雜科學管理手段分析環境生態數據可以預判雨季城市內澇點和進行災情防備。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數字經濟時代是數據作為生產力第一要素的時代,5G擴大了數據流動的廣度、深度,是數字經濟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助推器。從前十年智慧地球理念的引入,到智慧城市在我國遍地開花;從政府主導到政府、國企與民企合建,社會化力量參建。那么,下一個十年,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必將走上自主創新的蓬勃發展之路。
歡迎關注ATYUN官方公眾號
商務合作及內容投稿請聯系郵箱:bd@atyun.com
要發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